人物:林川媚
林川媚,女,琼剧旦角。生于文昌会文镇十八行村。
林川媚的嗓音天赋极好,从小就想在声乐方面发展。初中毕业那年,她报考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的声乐专业,但省艺校那一年没有声乐招生计划。几经波折,她后来无奈地接受现实,进入琼剧专业学习。
林川媚考进省艺校,名义上是代培生,实际上是自谋出路的自费生。这让她有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她发誓要奋发图强。
琼剧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从“唱念做打”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比如“圆场”,速度分为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女演员跑圆场,要求腿不能僵直,两膝盖内侧要贴紧,步子要小、快、均匀,上身稳,不能扣胸、撅臀,要求脚动身不动,保持力度平衡。又比如毯子功,翻腾跳跃、腾云驾雾、凌空跌扑,这都是戏曲演员中生、旦、净、丑各行当均需掌握的表演技艺,对身体的柔韧性和控制能力要求极高。再比如“大靠”,又叫硬靠,是指在背后绑一个皮鞘,皮鞘里插着四面三角形靠旗,每面旗上附一条彩色飘带。动作时,旗子连同飘带飞扬招展,潇洒优美。林川媚在家干惯了农活,腰腿灵活,爆发力强,但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软度与力度远远无法与从小就接触琼剧,有一定艺术功底的同学相比。清楚自己的短板后,性格倔强、不怕吃苦的她,发誓迎头赶上。
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早晨6点练功,林川媚却在5点就开始,比同学们提前1小时。她是学校里最早一个进入排练室,最后一个离开的学生。在省艺校学习的4年,她舞水袖、跑圆场、练身段、耍花枪、吊嗓子、学唱腔……几乎天天如此。当时,学校地处闹市,居民被学生的吊嗓声吵醒,经常向学校领导投诉。她们吊嗓,只能在不影响居民休息的前提下进行。每个学期开学的前两周练完功后,腰酸腿胀,吃饭手握不住筷子,走路扶着墙,上厕所蹲不下去。
经过勤学苦练,林川媚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能非常贴近角色,颇具风范,不仅有优雅舒展委婉缠绵的腔调,且“生旦净末丑”行行精通。她有了塑造人物的兴趣,感受到了挖掘人物性格的快感。
林川媚全速发力,1996年,她荣获全国中等艺术学院戏曲教学大赛唱腔中南片区的三等奖。1997年,以优异成绩提前两个月从省艺校毕业,进入当时的琼山市琼剧团,该团于1956年建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由政府部门管理的专业琼剧团之一。
刚毕业时,林川媚在剧团属于跑龙套的角色,演的都是宫女之类的群众演员,而第一次担任主演,是她毕业进剧团的第二年。剧团出演《梨花情》,第一场演出结束后,女一号头晕得特别厉害,无法坚持下去。剧团领导把林川媚叫来“救火”。林川媚愣住了:琼剧演员上台演主角,一般需要磨砺三年。可是不容她分辩,就被拉到后台化妆、换服装。这就是林川媚第一次担纲主演,而这第一次,让整场演出受到观众热烈喝彩,就此,她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
2002年她荣获了海南省“明珠杯”琼剧名段唱腔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的三等奖。
2006年,一股“超男”“快女”的选秀风席卷全国,很受群众欢迎,海南琼剧界也策划了一个名叫“呀喏哒嘀”的琼剧选秀活动。林川媚参赛,就这样,林川媚带着这股韧劲过五关斩六将,凭借“重台恨别”、“断桥”、“生葬皇陵”等唱段,一举摘得首届“呀喏哒嘀”琼剧秀场的桂冠,被当时的观众戏称为“黑马”。从那时起,“林川媚”这一名字开始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她在比赛中演唱的“含悲饮恨跨马鞍”,一时间也成为了最受观众喜爱的唱段之一。此后,她相继荣获海南省琼剧名家名段唱腔比赛、海南省琼剧表演擂台赛、海南省艺术节等诸多省级赛事的最高奖,成为省内琼剧界赛事的大满贯得主。
林川媚在首届“呀喏哒嘀”琼剧秀场的优异表现,引起了王英蓉的关注。由于林川媚在舞台侧幕内争分夺秒练习,不怕体力消耗,也不怕弄脏衣服,该跪下就跪,该扑倒则扑倒。练习“滑跪”时,裤子磨破了也在所不惜。身为评委的王英蓉走到了林川媚身边,意味深长地说:“我观察你很久了,你很积极很认真啊!很像我年轻的时候,执着投入。”旁边有一位戏迷,是王英蓉的朋友,便顺势搭了话:“您还没有徒弟,要不收她做徒弟吧?”王英蓉当时笑了笑,虽没明确表态,但在之后的赛事中,总会有意无意地指点林川媚。林川媚说:“能得到王英蓉老师的指点,我就感到特别高兴。至于拜师,我想都不敢想,也就不敢吭声,只求不断进步。”
一来二去,林川媚就与和王英蓉熟悉了,胆子也慢慢地大了起来,只要有时间,她便主动地到老师家里拜访求教。后来,那位戏迷朋友再次在王英蓉面前提及收林川媚为徒之事,林川媚向剧团领导汇报了想拜师的事,得到了领导支持。王英蓉就问林川媚:“你愿意学不?”喜出望外的林川媚受宠若惊,连声回答:“愿意愿意。”“那你就跟啰。”2007年,在剧团领导安排下,在琼山区文体局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林川媚名正言顺地成为王英蓉的入室弟子,为她的演绎生涯贴上了一个分量极重的标签。也就是在这一年,深感自己极需充电的林川媚,为了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进入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就读。
2008年,林川媚面临两种选择:到省艺校当专职教师为琼剧培养后继人才,或进海南省琼剧院,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林川媚最终选择了海南省琼剧院。
进入海南省琼剧院后,林川媚更方便向王英蓉请教。她谨遵“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做人”的师训,并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感觉现在才真正叩开了琼剧艺术殿堂的大门。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她牢记恩师“沉住气,不浮躁”的教诲,静下心来钻研艺术。王英蓉常常告诫她,无论在剧中担当什么角色,对角色的每个动作,每句念白,每段唱腔,都要仔细研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演好,才对得起观众。要在每次的排练或演出后总结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步和完善。王英蓉不顾自己多年的关节疼痛,为林川媚作身段示范,在念白和唱腔上,字字句句地说唱辅导,指出其中的不足,让林川媚对表演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掌握了不少行当唱腔的知识,特别是深闺行当的表演和唱腔特色。此后,林川媚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出发,继承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志在创新而又不炫耀创新。她文武兼擅,扮相端庄,唱腔圆润,表演细腻,先后在《下南洋》、《王国兴》、《冼夫人》等20多部剧目中担纲主要角色,成为省琼剧院的顶梁柱。
王英蓉老师不但在艺术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同样给她很大影响。王英蓉常说,作为艺人,要有艺德,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演员。要时刻感激组织对自己的培养,要感谢大家对你的帮助和支持,每一个成功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没有大家辛勤的劳动,没有乐队、舞美等这些幕后的英雄们,就没有演员台前的鲜花和掌声。这些教诲给了林川媚极大的启发和教育。
2015年,海南省琼剧院策划创排原创历史传奇琼剧《冼夫人》,林川媚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及亦文亦武的艺术风格被确定为饰演冼夫人的不二人选。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符传杰以及李硕征、林飞、张昌义、陈彩玉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也在剧中担纲主要角色。
《冼夫人》于2014年初开始策划创作,主创团队由编剧郑怀兴、导演石玉昆、作曲朱绍玉等戏剧名家组成。这是琼剧史上第一部以“老旦”为主角的“老旦戏”,跨行当反串是其一大亮点。该剧采用神话传奇的方式,不仅展现了冼夫人爱民如子的情操,更是生动描绘了她威震人鬼神三界的形象。
林川媚说,最初排演时,她刚唱了几句,导演石玉昆就摇头:“与18岁小姑娘的嗓音无异,不行。”于是,为演好冼夫人,长年专攻旦角的林川媚多次前往北京跟随名师学艺。经过名师指点,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她在唱法上做出了大胆尝试,摸索了低音处用真嗓、高亢激昂处用真假结合处理的演唱方式,整出戏唱下来高音挺拔铿锵,响遏行云,低音柔丝万缕,余音袅袅。
在人物刻画方面,林川媚牢牢把握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精神内核,紧紧抓住家国之情和亲情的主线,在潜台词的挖掘、人物内心状态的调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理解。在“离魂”一场,她集中体现了戏曲“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充分展示了戏曲技巧的难度,大量运用慢、中、快圆场和碎步、云步等步法,以及长披风、大滑跪等技巧,去表演灵魂飘动及与两小鬼斗争的场面,将冼夫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爱民如子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2019年4月26日晚,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林川媚将原创历史传奇琼剧《冼夫人》带给了全国观众,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及观众们的阵阵掌声,第三次为海南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
参考文献及注释
- ^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1/02/08/032506573.shtml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林川媚:星河水袖转 曲间梅落蒂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4-03-22
编辑整理:小豆子
浏览次数: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