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泳
注意:评论是用于发表您对人物看法的栏目,请勿发表人身攻击及谩骂性质的内容,请勿使用脏话、粗俗语言。
若您对该条目有任何补充或发现讹误,请点击这里来提交。
第2帖
翰轩堂(99.146.15.*)在2009-03-28说道:
仔细阅读关于沈女士的介绍和追祭先师之篇幅,感叹无限...
以德训教、先德后艺之风实应竭力提倡,推广...
让吾国粹携带深厚文化底蕴,渗入幼辈童心...
乃华夏之大幸也!
第1帖
匿名(99.182.67.*)在2009-03-05说道:
第1帖
沈泳(75.47.230.*)在2007-09-28说道:
百年华诞同庆贺.纪念恩师庄一拂大师
——弟子,沈泳,丁亥年菊月于美国洛杉矶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五日,是我最幸福和荣耀的日子。那天,由家父主持,在上海华山路著名的静安宾馆举行的拜师会上,我投帖叩拜了戏曲大师古诗词名家庄一拂老先生为师,并由庄老先生的介绍,同时投帖叩拜了昆曲传字辈王传蕖老先生為師,当时参加和见证的来宾有昆曲专家郑传鉴老先生和夫人、上海戏校资深戏曲教育家樊伯炎老先生、王英姿老师、余惠清老师、上海大学教授庄绪航老师以及昆曲研究家张万良老师等(附图1、2、3:上海静安宾馆拜师会)。
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它给我后来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启迪和转折。
我家祖居昆曲發源地蘇州城內張香橋,乃世代詩書纘纓之家。慈禧所赠的特大[寿]字高高地悬挂于中堂,清帝下江南曾驾临我家并用膳。......说起我的家庭与京剧、昆曲及评弹却有很深的渊源,好几代人都相继传承。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京剧名票,我爷爷是言派票友,能拉善唱,六场通透;我爸爸是小生叶派票友;我姑妈弹得一手好琵琶。我从小接受着京剧的熏陶,听着老唱片长大。我们家那架手摇老留声机的大喇叭口里,时常飘出梅兰芳的《抗金兵》《苏三起解》、程砚秋的《贺后骂殿》等美妙音韵。在饭桌上,爷爷常常一边喝着小酒儿,一边教我拍板数眼念锣鼓点儿,或者是有滋有味儿地哼上几段韵味儿十足的京剧名段。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我更加喜爱上了京剧。
七十年代初,我开始学习京剧表演,同时也学习京胡演奏。工作后,我加入了上海市宫京剧团,演出了许多现代戏和传统戏。父亲的同事朋友们看了我的演出之后,纷纷称赞和鼓励并提议我再学一点昆曲及诗词以提高素养,陶冶性情,丰富表演。这之后,经由庄一拂老先生的公子庄绪航教授和张万良老师为拜师介绍人,由家父主持,我正式投帖拜师:开始向庄一拂老先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辞赋及中国戏曲理论;同时向昆曲 “传” 字辈的王传渠老先生学习昆曲正旦。此外,庄老先生还介绍了他的老友--上海昆曲研习会会长朱尧文老先生一并教我昆曲,每周一次去他的新乐路府上学习《游园惊梦》(附图4)。
同时,我还师从梅兰芳的大弟子魏莲芳老先生、顾景梅老师、舒昌玉老师、吴迎老师等学习梅派的声腔表演艺术及经典剧目。
通过庄一拂老先生,我荣幸地认识了不少京昆界、评弹界及书法界的老前辈和老师们。印象很深的是樊伯炎老先生府上的《笑笑楼》每周日上午的老友聚会,在此间我常常有幸向大师们请教学习,如鄭傳鉴老师、倪传钺老师、樊伯炎老师、朱介生老师,顾兆琳老师等等。
在庄老师和各位前辈的教导熏陶下,使我受益非浅。
记得有一次,家父邀请多位戏曲界大师在我家欢聚,前辈们各显身手,吹拉弹唱,兴致勃勃,气氛十分热烈,好不欢畅!这其中有传字辈名家演唱昆曲名段;京剧名家演唱京剧名段;弹词名家朱介生大师也乘兴演唱了《牡丹亭-春香闹学》中教师的唱段,各位大师的演唱均获得大家的热烈掌声(附图5)。那天人人兴高采烈,如临仙境,都沉浸在祥和愉悦悠闲雅致的气氛之中。回忆起来,历如昨日,真乃“乐者乐也”。
从拜师那天起,我在庄一拂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开始了受惠终生的学习。庄老师教授我有关中国历史、中国戏曲理论、中国传统诗歌辞赋,同时在他为人师表的启迪下,我也逐步领悟了人生的道理。开宗明义,庄老师告诫我:“诗如其人,人若其文”。若想要涉足文学艺术,并能不断地创造出感人的好作品,准确地演绎剧中的角色,必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庄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便是有关作诗与做人的相通之处。在一张不大的方桌旁,我与老师相对而坐,他老人家从我稚嫩而困惑的眼神里,仿佛看出了求知心切的神情。随即他用手指蘸上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说:“这是一个正方形,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这便是规矩。作文做人都要讲究规矩,要力求遵循事物的法则。同时做人要讲礼数,不能随心所欲。”老师引用了荀子所说“人,不可任其堕,唯以礼制约”的原则。而作文更要掌握规则,尤其是作诗词,有了好的立意,还要有丰厚的修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如体裁、构思、排比、措词、辙口、音韵等均要逐一认真地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而内容与技巧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这就需要下苦功历练,有了瓷实的功底和丰厚的素养,才有可能写出喻意深刻又不失精彩感人的好文字。老师时时晓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之理,勉励我要不断实践,刻苦上进。
庄老师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对古典文学、诗歌辞赋的继承和发扬不遗余力。在教授中国戏剧理论方面从古诗、南戏、元曲、杂剧、到京昆乃至地方戏曲,无一不深入浅出地由时代背景到地方特色及人物刻画,诸多方面一一予以论述和分析。在古诗韵、修辞学方面对我的指导更是细致入微。在传授我品读古典作品时均是琢字琢句地为我解读释疑,同时要求我必须深读默想、潜心琢磨,品味作品的深层意境;在创作时更要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当论及写作及戏剧演绎技巧时,要我洞悉生活,深入其境。不断向古人学习;在谈到如何使作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及艺术取向时说:内容与形式必须做到完善统一。 “乐不可以伪为”,虚陋造作、张扬取巧、油腔滑调,实乃下品,切忌!切记!老师还时常嘱咐我要多从其它门类学科中汲取营养,触类旁通,要懂得“礼乐侦天地之梦,远达神明之德”之理。加强修养,“雕琢复朴” ,乃是至关重要的。
庄老师以启发式的教授方法,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实乃 “大匠诲人,必得规矩;学者亦必有规矩”。老师的醇醇教诲、循循善诱,开拓了我在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等领域的视野。树立了审慎严谨、含蓄谦让的处世态度。 “居敬而行简”,养成了“花开半面、酒饮微醺”渐进行止的生活作风。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我国的古典文学、诗歌辞赋、戏剧理论、戏曲历史等有了许多的了解及认识,在戏曲研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多年来,在我京剧研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有些难度较大的演出剧目中,由于我有了诗歌辞赋的修养和古诗韵律的基础,在处理演唱、念白和表演时,比较游刃有余。我努力将表演“诗化”,以情入境,声情并茂,以诗词古韵之典雅优美的律调,来协调歌唱行腔的抑扬顿挫、念白叙述的高低快慢、舞蹈身段的舒缓收放。总之让我的表演更赋予诗意。一九八三年,中央电视台为我摄制了[一位业余爱好者的一天]并对海外播放;一九八四年,我参加了纪念梅兰芳九十诞辰的京剧演唱大奖赛,获得梅派一等奖;一九八五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又为我录制《西施》和《穆桂英挂帅》选段在电台播放。这都是由于中国深厚的古文化,中国的诗歌辞赋对京剧艺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这些积累都是我进步的翅膀。
一九八六年秋我离开上海去美国深造。由于学习工作繁忙,我无法继续系统地研习所喜爱的京昆艺术。二零零六年初,我听说几位当年向我传授京昆剧的老前辈们已经故去了,震动很大。当年追随前辈老师们学习的情景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老师们对我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我暗下决心:把搁置多年的戏曲研习再拾起来!我努力回忆、观摩、练习。八个月之内,我渐渐恢复到了可以登台演出的状态。在二零零七年的两次庆典中,我演出了《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附图6、图7)。众多在美的华侨前来观看,掌声如潮,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华侨们对国粹艺术的痴迷与热爱令我感动,演出获得了可喜的成功!
通过庄老师的悉心教导和熏陶,为我后来在为人处事及研习戏剧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将饱受终生。回想起来,正是:“剑待砥而后能利”。今天,庄老师已驾鹤远去,但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不能释怀。寿考维祺,以介景福——这本是先生应该享有的。先生若仍健在,以他的渊学明德,将凭添多少受益的后生晚辈。他的离去,不仅仅是学子们的一大憾事,更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重大损失。所幸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学艺术遗产,聊以我辈慰籍。先生一生“贤士尚志”,律己严待人宽,穆如清风,是我辈学习的楷模。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生的遗志,发扬先生的品格,让中国古文化及京昆艺术这一朵朵典雅的兰花芳香万里、世代留传。“鼎有铭”、 “志有传”,先生,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水龍吟》. 词一首,庄一拂大師百年誕辰,祭拜恩師
越洋信鴿東來,百年祭,遙賀千秋!
申江父老,故園新貌,往事依舊。
恩師先輩,循循善導,夢裡回首。
遺篇章万里,詞律雅籍,真儒是,天地留!
況有文辭海斗,攜後生,悉心孵授。
當年詩聖,而今桃李,寰宇遍遊。
古韻今賦,芳梅幽蘭,詞昆歌久。
待他年親恭,吟詩頌曲,重拜再叩!
若您对该条目有任何补充或发现讹误,请点击这里来提交。
第2帖
翰轩堂(99.146.15.*)在2009-03-28说道:
仔细阅读关于沈女士的介绍和追祭先师之篇幅,感叹无限...
以德训教、先德后艺之风实应竭力提倡,推广...
让吾国粹携带深厚文化底蕴,渗入幼辈童心...
乃华夏之大幸也!
第1帖
匿名(99.182.67.*)在2009-03-05说道:
第1帖
沈泳(75.47.230.*)在2007-09-28说道:
百年华诞同庆贺.纪念恩师庄一拂大师
——弟子,沈泳,丁亥年菊月于美国洛杉矶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五日,是我最幸福和荣耀的日子。那天,由家父主持,在上海华山路著名的静安宾馆举行的拜师会上,我投帖叩拜了戏曲大师古诗词名家庄一拂老先生为师,并由庄老先生的介绍,同时投帖叩拜了昆曲传字辈王传蕖老先生為師,当时参加和见证的来宾有昆曲专家郑传鉴老先生和夫人、上海戏校资深戏曲教育家樊伯炎老先生、王英姿老师、余惠清老师、上海大学教授庄绪航老师以及昆曲研究家张万良老师等(附图1、2、3:上海静安宾馆拜师会)。
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它给我后来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启迪和转折。
我家祖居昆曲發源地蘇州城內張香橋,乃世代詩書纘纓之家。慈禧所赠的特大[寿]字高高地悬挂于中堂,清帝下江南曾驾临我家并用膳。......说起我的家庭与京剧、昆曲及评弹却有很深的渊源,好几代人都相继传承。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京剧名票,我爷爷是言派票友,能拉善唱,六场通透;我爸爸是小生叶派票友;我姑妈弹得一手好琵琶。我从小接受着京剧的熏陶,听着老唱片长大。我们家那架手摇老留声机的大喇叭口里,时常飘出梅兰芳的《抗金兵》《苏三起解》、程砚秋的《贺后骂殿》等美妙音韵。在饭桌上,爷爷常常一边喝着小酒儿,一边教我拍板数眼念锣鼓点儿,或者是有滋有味儿地哼上几段韵味儿十足的京剧名段。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我更加喜爱上了京剧。
七十年代初,我开始学习京剧表演,同时也学习京胡演奏。工作后,我加入了上海市宫京剧团,演出了许多现代戏和传统戏。父亲的同事朋友们看了我的演出之后,纷纷称赞和鼓励并提议我再学一点昆曲及诗词以提高素养,陶冶性情,丰富表演。这之后,经由庄一拂老先生的公子庄绪航教授和张万良老师为拜师介绍人,由家父主持,我正式投帖拜师:开始向庄一拂老先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辞赋及中国戏曲理论;同时向昆曲 “传” 字辈的王传渠老先生学习昆曲正旦。此外,庄老先生还介绍了他的老友--上海昆曲研习会会长朱尧文老先生一并教我昆曲,每周一次去他的新乐路府上学习《游园惊梦》(附图4)。
同时,我还师从梅兰芳的大弟子魏莲芳老先生、顾景梅老师、舒昌玉老师、吴迎老师等学习梅派的声腔表演艺术及经典剧目。
通过庄一拂老先生,我荣幸地认识了不少京昆界、评弹界及书法界的老前辈和老师们。印象很深的是樊伯炎老先生府上的《笑笑楼》每周日上午的老友聚会,在此间我常常有幸向大师们请教学习,如鄭傳鉴老师、倪传钺老师、樊伯炎老师、朱介生老师,顾兆琳老师等等。
在庄老师和各位前辈的教导熏陶下,使我受益非浅。
记得有一次,家父邀请多位戏曲界大师在我家欢聚,前辈们各显身手,吹拉弹唱,兴致勃勃,气氛十分热烈,好不欢畅!这其中有传字辈名家演唱昆曲名段;京剧名家演唱京剧名段;弹词名家朱介生大师也乘兴演唱了《牡丹亭-春香闹学》中教师的唱段,各位大师的演唱均获得大家的热烈掌声(附图5)。那天人人兴高采烈,如临仙境,都沉浸在祥和愉悦悠闲雅致的气氛之中。回忆起来,历如昨日,真乃“乐者乐也”。
从拜师那天起,我在庄一拂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开始了受惠终生的学习。庄老师教授我有关中国历史、中国戏曲理论、中国传统诗歌辞赋,同时在他为人师表的启迪下,我也逐步领悟了人生的道理。开宗明义,庄老师告诫我:“诗如其人,人若其文”。若想要涉足文学艺术,并能不断地创造出感人的好作品,准确地演绎剧中的角色,必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庄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便是有关作诗与做人的相通之处。在一张不大的方桌旁,我与老师相对而坐,他老人家从我稚嫩而困惑的眼神里,仿佛看出了求知心切的神情。随即他用手指蘸上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说:“这是一个正方形,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这便是规矩。作文做人都要讲究规矩,要力求遵循事物的法则。同时做人要讲礼数,不能随心所欲。”老师引用了荀子所说“人,不可任其堕,唯以礼制约”的原则。而作文更要掌握规则,尤其是作诗词,有了好的立意,还要有丰厚的修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如体裁、构思、排比、措词、辙口、音韵等均要逐一认真地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而内容与技巧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这就需要下苦功历练,有了瓷实的功底和丰厚的素养,才有可能写出喻意深刻又不失精彩感人的好文字。老师时时晓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之理,勉励我要不断实践,刻苦上进。
庄老师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对古典文学、诗歌辞赋的继承和发扬不遗余力。在教授中国戏剧理论方面从古诗、南戏、元曲、杂剧、到京昆乃至地方戏曲,无一不深入浅出地由时代背景到地方特色及人物刻画,诸多方面一一予以论述和分析。在古诗韵、修辞学方面对我的指导更是细致入微。在传授我品读古典作品时均是琢字琢句地为我解读释疑,同时要求我必须深读默想、潜心琢磨,品味作品的深层意境;在创作时更要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当论及写作及戏剧演绎技巧时,要我洞悉生活,深入其境。不断向古人学习;在谈到如何使作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及艺术取向时说:内容与形式必须做到完善统一。 “乐不可以伪为”,虚陋造作、张扬取巧、油腔滑调,实乃下品,切忌!切记!老师还时常嘱咐我要多从其它门类学科中汲取营养,触类旁通,要懂得“礼乐侦天地之梦,远达神明之德”之理。加强修养,“雕琢复朴” ,乃是至关重要的。
庄老师以启发式的教授方法,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实乃 “大匠诲人,必得规矩;学者亦必有规矩”。老师的醇醇教诲、循循善诱,开拓了我在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等领域的视野。树立了审慎严谨、含蓄谦让的处世态度。 “居敬而行简”,养成了“花开半面、酒饮微醺”渐进行止的生活作风。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我国的古典文学、诗歌辞赋、戏剧理论、戏曲历史等有了许多的了解及认识,在戏曲研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多年来,在我京剧研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有些难度较大的演出剧目中,由于我有了诗歌辞赋的修养和古诗韵律的基础,在处理演唱、念白和表演时,比较游刃有余。我努力将表演“诗化”,以情入境,声情并茂,以诗词古韵之典雅优美的律调,来协调歌唱行腔的抑扬顿挫、念白叙述的高低快慢、舞蹈身段的舒缓收放。总之让我的表演更赋予诗意。一九八三年,中央电视台为我摄制了[一位业余爱好者的一天]并对海外播放;一九八四年,我参加了纪念梅兰芳九十诞辰的京剧演唱大奖赛,获得梅派一等奖;一九八五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又为我录制《西施》和《穆桂英挂帅》选段在电台播放。这都是由于中国深厚的古文化,中国的诗歌辞赋对京剧艺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这些积累都是我进步的翅膀。
一九八六年秋我离开上海去美国深造。由于学习工作繁忙,我无法继续系统地研习所喜爱的京昆艺术。二零零六年初,我听说几位当年向我传授京昆剧的老前辈们已经故去了,震动很大。当年追随前辈老师们学习的情景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老师们对我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我暗下决心:把搁置多年的戏曲研习再拾起来!我努力回忆、观摩、练习。八个月之内,我渐渐恢复到了可以登台演出的状态。在二零零七年的两次庆典中,我演出了《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附图6、图7)。众多在美的华侨前来观看,掌声如潮,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华侨们对国粹艺术的痴迷与热爱令我感动,演出获得了可喜的成功!
通过庄老师的悉心教导和熏陶,为我后来在为人处事及研习戏剧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将饱受终生。回想起来,正是:“剑待砥而后能利”。今天,庄老师已驾鹤远去,但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不能释怀。寿考维祺,以介景福——这本是先生应该享有的。先生若仍健在,以他的渊学明德,将凭添多少受益的后生晚辈。他的离去,不仅仅是学子们的一大憾事,更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重大损失。所幸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学艺术遗产,聊以我辈慰籍。先生一生“贤士尚志”,律己严待人宽,穆如清风,是我辈学习的楷模。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生的遗志,发扬先生的品格,让中国古文化及京昆艺术这一朵朵典雅的兰花芳香万里、世代留传。“鼎有铭”、 “志有传”,先生,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水龍吟》. 词一首,庄一拂大師百年誕辰,祭拜恩師
越洋信鴿東來,百年祭,遙賀千秋!
申江父老,故園新貌,往事依舊。
恩師先輩,循循善導,夢裡回首。
遺篇章万里,詞律雅籍,真儒是,天地留!
況有文辭海斗,攜後生,悉心孵授。
當年詩聖,而今桃李,寰宇遍遊。
古韻今賦,芳梅幽蘭,詞昆歌久。
待他年親恭,吟詩頌曲,重拜再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