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奚啸伯
奚啸伯,男,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字承桓,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
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奚啸伯自幼喜爱书法绘画艺术,并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与奚家素有往来,言的二哥向奚的父亲学习绘画,奚啸伯也常到言家听言菊朋调嗓,并于1921年正式拜言菊朋为师,1929年正式下海,改乳名“小白”为“啸伯”,先搭尚和玉班唱二牌老生,后又搭杨小楼、新艳秋、小翠花、章遏云、雪艳琴、金友琴、胡碧兰等班社唱二路老生,1933年应尚小云之约与其合作,1935年应梅兰芳之约以二牌老生身份去武汉、香港演出。1937年自挑大梁,并拜李洪春为带道师,当时合作演出的有李洪春、李德彬、傅德威、赵德钰等人,后又邀侯玉兰、高盛麟、裘盛戎等加盟。1940年到上海演出,报纸称“奚啸伯吐字是遒而不浊,行腔是新而不俗,戏路是大而不伏,作风是劲而不火,集诸子百家大成,而树一帜”。解放后,奚啸伯曾担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同时还热心于现代戏的实践和创作。
奚啸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历史、文学、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舞台表演气质脱俗、清新典雅、文静深沉、委婉细腻,世称奚派。奚派风格着重体现在“唱”上,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胡琴、让胡琴”、“赶板夺字”、“唱戏唱气口”等等,可以说他的唱是法度严谨、系统规则的一套学问。他的嗓音音量并不大,但清晰悦耳,韵味醇厚,著名戏曲学家徐慕云先生,形容奚啸伯的演唱有“洞箫之美”。
代表剧目有《范进中举》、《白帝城》、《失空斩》、《杨家将》、《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计》、《上天台》、《击鼓骂曹》、《法门寺》、《白蟒台》、《苏武牧羊》、《二堂舍子》、《四郎探母》、《法门寺》、《红鬃烈马》、《二进宫》、《乌盆记》、《三娘教子》、《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奇袭白虎团》等。
奚啸伯入室弟子有:刁元礼、韩志安、苏承龙、欧阳中石、孟筱伯、张宗南、张荣培、孙宝成、章共鸣、赵菊扬、王韵声、赵履中、朋菊庵、金福田等。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爱新觉罗·毓铭、陈鸿寿、陈丽芳、陈少霖、陈盛泰、费玉策、凤宝桐、高博陵、高明亮、高聘卿、高盛麟、高永琦、耿鸣贤、郭元汾、侯玉兰、胡碧兰、景荣庆、金啸虹、梁小鸾、李伯培、李德彬、李蓉芳、李荣威、刘雪涛、李香匀、罗荣贵、孟筱伯、米玉文、齐和昌、茹富蕙、尚和玉、时荣章、舒昌玉、宋遇春、苏承龙、孙柏龄、苏维明、唐宗成、谭世英、王金璐、王世霞、王元芝、王玉敏、王庾生、王玉田、萧长华、萧盛萱、谢景莘、奚延宏、奚中路、徐东霞、阎宝泉、杨宝森、杨荣斌、杨荣环、袁金凯、于鸣奎、于世文、余叔岩、张蝶芬、章共鸣、张建峰、张金波、张金梁、张荣培、赵炳啸、赵慧秋、赵鸣华、郑永春、钟鸣岐、朱斌仙、朱凤桐、朱少云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0-04-28
编辑整理:小豆子、江国寂寂、重庆谢华
浏览次数:1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