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董春柏(董春伯)
董春柏,男,京剧老生。生于吉林一个梨园世家。祖籍河北省文安县霸州。其父董景芬,艺名“董达子”。
值日本大举侵略东北,不久即爆发“九一八事变”。1938年,董春柏随家人流落到赤峰,为谋生,9岁那年即以“九龄童”的艺名登台演出《黄金台》,13岁开始正式唱主角,常演的剧目有《甘露寺》、《萧何月下追韩信》、《淮都关》等。董春柏有着一副好嗓子,且扮相英俊,模仿力强,唱作俱佳,因而很快名震遐迩。
1946年主持国共合谈的三人小组(马歇尔、周恩来、张群)来到赤峰,几次点名观看董春柏演出的《失空斩》、《二进宫》、《辕门斩子》、《追韩信》。马歇尔将军被当时年仅14岁的少年董春柏出众的演技所折服,赞叹不已,认为是个奇迹。
1947年春,董春柏与延安的艺术家们和军区文工团合作,创作和排演了一批新戏,他领衔主演的《黄巢》、《千古恨》、《陆文龙》、《将相和》,以及话剧《李国瑞》、《雷雨》、《兄妹开荒》等受到首长们关注和极高评价。原武汉歌舞剧院副院长、老艺术家汪洗还多次主动给当时年仅15岁的董春柏当配角,上台饰演马谡、刘谨、窦尔敦、曹操等角色。1947年8月解放军攻打锦西,董春柏又随赤峰剧团亲临前线慰问,为战士们和郊区农民演出《王佐断臂》等剧,每次演出观众都多达数千人。
1957年初,董春柏和方荣翔、徐俊华、李贵华、李英、殷宝忠、徐啸东、李师彬等,来到朝鲜,加入志愿军军剧团,经常下连队为驻守三八线的第一线指战员们演出,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差,到处冰天雪地。,道路艰险,董春柏在气温零下四十度异常寒冷的状况下,在上甘岭露天演出了《扫松下书》,司令部的首长们非常喜爱,又点了《甘露寺》、《坐楼刺惜》、《徐策跑城》、《四进士》等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常年风尘仆仆辗转各地,为广大群众和前线战士贡献自己的才华,也锻炼了自己的艺术功力和意志,也使他采集到许多鲜活的生活素材,丰富了自己所塑造的舞台形象,为日后学习注重写实、贴近生活的“麒派艺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1957年6月志愿军军剧团回国汇报演出,从沈阳、北京、南京、上海,每到一地董春柏都倾力献演多出拿手戏。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演出时,周信芳在俞振飞陪同下前来观看。连连称赞董春柏“演戏规矩不乱来,有传统戏根底,是可造之材”。经武生王金璐、老生沈金波极力推荐,周信芳当即高兴地表示要收董春柏为关门弟子。周信芳还说,“能否学麒派艺术,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传统戏的基本功。如果不会唱《打棍出箱》、《定军山》、《文昭关》这三出戏,就学不了麒派。麒派艺术必须从正统开始,没有传统戏根底学麒派,那是恶心麒派艺术。”
1958年底,志愿军京剧团回国之后,董春柏被调到青岛京剧团,因演技出众,表现优越,受到青岛市领导极其重视,经青岛市委书记王卓青推荐,被选为共青团市委团委。1959年随团和言少朋、张春秋、张少楼赴京为中央首长演出时,言少朋主演《卧龙吊孝》、张春秋、张少楼主演《武家坡》、董春柏主演的《鹿台恨》和其他演员的剧目,造成万街空巷,轰动京城。当剧团抵达沈阳时,唐韵笙向他面授了《古城会》和《闹朝扑犬》两出戏。1960年,高盛麟又向董春柏面授了《走麦城》。1963年董被调至长春京剧团担任主演。当时在长春拍摄电影京剧艺术片的马连良也经常邀董春柏陪同,亲授绝技。
在上海拜师周信芳后,周信芳晚年每一场演出,董都会到场细心观摩,并当面个别聆听老师讲解要领。周信芳并在自己家中先后面授了《乌龙院》、《清风亭》、《四进士》、《打严嵩》、《萧何月下追韩信》、《古城会》、《华容道》、《义责王魁》、《澶渊之盟》等麒派名剧,非常认真细致,经常一说就是一个下午,一段接一段不漏细节。周信芳生前演过600多出戏,至今只有十几出尚能传世。但是,倘若没有老师亲授,即便这些剧目传下来,也只能演个大概,没有了原来的味道。有时候,周信芳也特意跑去看董春柏的演出,然后指点要津。周信芳要求董春柏在唱法上不要学他的沙喉咙,要发挥自己嗓音的长处,一切动作都要生活化,念白要口语化,而且唱、念、做、打都要突出性格。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周信芳、董春柏师徒两人就遭了殃。1975年周信芳在无休无止的批斗、囚禁、拷打与病痛中含冤去世,其妻裘丽琳亦不堪忍受审讯毒打,已比他早四年亡故,死前未能与丈夫见最后一面。1966年正在江西省京剧团担任主演的董春柏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打倒,被诬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和“周信芳在江西的代理人”,接着便是抄家和游街示众。1968年董春柏被关押于牛棚,经常遭拳打脚踢,炎夏酷暑被勒令长时间跪在烈日下向毛主席认罪,后来又被送去农场强迫劳动,放牛、种菜、砍竹、挑粪,什么脏活、累活都干。直到1977年,董春柏才重见天日,获准离开江西,重登阔别了十几年的舞台,三年后被调到长春京剧团担任主演。
董春柏一复出,便不遗余力大力倡导振兴麒派艺术,以此纪念自己生平最敬爱的先师周信芳。他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南京、蚌埠、鹤城、哈尔滨、扬州等地,多次上演《四进士》、《徐策跑城》、《打严嵩》、《古城会》、《乌龙院》、《清风亭》等麒派的代表名剧,每次演出前,董春柏都早早化好妆,长时间独自酝酿剧情,让自己完全进入角色,然后才走向上场门。几乎每场演出,他的表演都会引发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他唱功老到,音色苍劲深沉,行腔淋漓酣畅,高潮迭起。“麒派”脍炙人口的几大段念白,董春柏念得字字清晰有力,如珠落玉盘,一气呵成。一些剧评文章对他的评价是“刻画人物惟妙惟肖,深得麒派神韵”。
1987年,董春柏为纪念恩师周信芳,自己出资组团在麒派艺术发祥地上海进行汇报演出。获得上海京剧院大力支持。曾长期为周信芳伴奏的鼓师张鑫海,亦复出司鼓。京剧作曲家和琴师高一鸣鼎力相助参加了演出和电台录音。此外还有艾世菊、黄正勤、王梦云、马永安、刘异龙、陆义萍等。《文化艺术报》在题目为《麒门高足董春柏》的长篇文章中评论说”京剧的麒派艺术名扬天下,而当今健在的麒派传人却寥如晨星。如今,来自东北长春的周信芳嫡传高足董春柏,连日来在沪公演《打严嵩》、《斩经堂》等七出各具风彩的麒派名剧,其苍劲老辣的表演,古朴沉稳的唱念,赢得人们的好评。画家程十发还将董春柏《打严嵩》的舞台英姿用速写畵下来,发表于文汇报。一时间,当年所谓“满城争唱萧相国(《追韩信》),万众竟歌薛将军(《平贵别窑》)”的景象,又重现沪上,传为佳话。
由于董春柏是最富盛名的麒派传人,1990年一月,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演出活动中,他应邀到中南海演出《徐策跑城》,受到邓小平夫人桌林,三军总部首长迟浩田和秦基伟,以及中选部长丁关根的接见和一致赞赏。同年4月,先后在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等地参加纪念周信芳95诞辰周年演出活动,几乎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名震大江南北。当时,北京晚报以《麒艺流芳,神韵潇洒》为题,对董春柏的表演作了高度评价和介绍,文章写道:“年近花甲之年的董春柏,经过数十年的刻意追求,已得其师真传。在演出《徐策跑城》时,城楼上的那大段跺板,董先生唱得字字珠玑,神韵潇洒。当表演‘老徐策,站城楼……’这段快板唱段时,董先生以他深厚的艺术造诣,把演出推向了高潮”。剧作家马少波在看完演出后挥毫赠书;“立雪麒门少壮时,乃师清品岁寒之。雄奇绝艺流传久,春柏勉为不凋枝”。
董春柏是一位老生、红净兼备,并得“麒派”真髓的京剧名家。他继承宗师衣钵,却不拘于一门一派,而是博采众长,在探索和创造中发展“麒派艺术”。他不仅演活了徐策、萧何、邹应龙、宋江、张广才、诸葛亮、鲁肃、杨延昭等众多“麒派”剧目中的人物,还根据“麒派艺术”特点,精心创排了一批新戏,比如《卧薪尝胆》、《铸剑》、《大渡河》、《兵临城下》等。董春柏很善于通过外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变化。“膛蟒”、“摔袖”、“抖髯”等表演技巧,在他的运用下均能深入人物的骨髓,而没有为程式而程式的卖弄。舞台上的董春柏,唱、念、做、打、舞融为一体,有言必歌,有动必舞,风格质朴苍劲,情感炽热浓郁,又经常融汇其它行当的表演手段,多方面来丰富角色的性格特征,再现了“麒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倾向性、强烈的节奏感,以及幽默乐观的气质,刚健劲遒,余味不尽,给观众难以磨灭的印象和无穷的艺术享受。
2009年在北京逝世。
活动年表
本页使用了 JavaScript 技术。若使本页能正常显示,请启用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参看
董淑贤、钳韵宏
如果您对此人物有任何补充,欢迎提供。
最后更新:2020-05-26
编辑整理:京魂、铁杆戏迷、五太保上山亲虎豹
浏览次数:9270